隐翅虫皮炎

2017-12-26 09:28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

 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,在中国主要是梭性隐翅虫、青翅蚊形隐翅虫、黑足蚊形隐翅虫。

ycc.jpg 

 

一、病因及发病机制

  毒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,虫体为0.6~0.8cm。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、稻田,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,低于18℃时既不活动,高于20℃时既开始活动觅食。

 

  该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,为一种强酸性毒汁,该虫夜晚飞进房间落在皮肤上叮咬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液,引起皮炎。

 

二、临床表现

  皮疹常发生于面颈、胸、背、四肢等露出部位,轻者仅为点状或条索状淡红斑,重者可出现广泛大面积的糜烂面或浅层的皮肤坏死。皮肤有瘙痒,灼痛或者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,若继发感染则使病情加重。

 

三、预防

  搞好环境卫生,室内做好纱窗防止该虫飞入,消除住宅周围的杂草、垃圾、消灭隐翅虫的孳生地。

 

四、治疗

  如已出现了皮炎,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,并尽快找正规皮肤科医生诊治。

 

  广西皮肤病医院竭诚为您服务!咨询电话:0771-2274671

 

作者:皮肤科主治医师 王艳

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